皮埃尔·布迪厄

<!-- Information --> 皮耶·布赫迪厄(,,),法國著名社會學大師、人類學家哲學家。《卫报》评价他为「许多人心目中的当代知名学者」,一位可与米歇尔·福柯罗兰·巴特雅各·拉冈等人齊名的思想家。国际社会学协会將他的著作《》評定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。布赫迪厄并不是一个出世的学者。承左拉萨特的衣钵,他积极投身社会運动,招来不少争议。

布赫迪厄開創了許多調查架構和術語,如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和,以及慣習場域或位置,以及符號暴力(又譯象徵暴力)等概念,以揭示在社會生活中的動態權力關係。他的作品強調實踐與體現(embodiment)在社會動態和世界觀的建構所扮演的角色或其型態,經常處在反對普世化的西方哲學傳統的立場。他的理論基礎建立在路德維希·維根斯坦莫里斯·梅洛-龐蒂埃德蒙德·胡塞爾、、卡爾·馬克思加斯東·巴舍拉馬克斯·韋伯艾彌爾·涂爾幹歐文·潘諾夫斯基以及牟斯。值得一提的是布萊茲·帕斯卡對他的影響,布赫迪厄將他的討論群命名為「帕斯卡學派沉思者」(''Pascalian Meditations'')。

布赫迪厄拒斥由尚-保羅·沙特所體現的知識分子「先知」或「全能知識分子」的這個概念。他最著名的書是《區判: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》('''')。他認為,品味判斷關連到社會地位。他結合了社會理論以及來自調查研究、照片與訪談的資料,來提出這個論點,試圖調和若干知識難題,例如如何在客觀結構之內理解主體。在這個過程中,他試圖調和外部社會結構與主觀經驗對個體的影響。 維基百科提供
Treffer 1 - 8 von 8 für Suche 'Bourdieu, Pierre', 查詢時間: 0,03s Treffer weiter einschränken
  1. 1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1987
    索引號: 23405/658
    圖書
  2. 2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1998
    索引號: 23307/2054
    圖書
  3. 3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1983
    索引號: 23405/107
    圖書
  4. 4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1983
    索引號: 23405/441
    圖書
  5. 5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1989
    索引號: 33495/31
    圖書
  6. 6
    Bourdieu, Pierre
    出版 2004
    索引號: 33832
    圖書
  7. 7
  8. 8
    索引號: 32761/8315
    Inhaltsverzeichnis
    圖書